为全面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和新时代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全面提升雷竞技RAYBET最新版本科公司产品质量,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讲话和指示精神,按照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的部署安排,坚持以员工为中心,立德树人,准确把握本科公司产品和人才成长规律,以公司党委提出的“一二三”战略部署为指引,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本科教学质量提升计划内容
(一)以专业对接产业为引领,优化调整专业结构
紧密对接国家、山东省重大战略和山东省“十强”产业需求,充分发挥学校学科专业优势,以专业对接产业、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标,优化调整专业结构。
(二)以专业认证为引领,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建立专业认证奖励制度,开展面向全部专业“保合格、上水平、追卓越”三级专业认证工作,遵循以认证促建设、认证促改革的原则,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积极对接国家“双万”计划、“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加强新工科、新文科建设,打造“一流”专业。
(三)以优质课程资源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课程建设质量
加强优质课程资源建设,以优质课程资源建设带动课程质量全面提升;有效挖掘每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强化“以员工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淘汰“水课”、打造“金课”,以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为标准,打造五大“金课”。
(四)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着力点,全面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落实《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准则》,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持续开展青年教师助教培养,发挥师德标兵、教学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拓宽教师发展新思路,提升教师队伍整体公司产品水平。
(五)以严格教学过程管理为突破口,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严明校规校纪,加强教风建设,严抓教学秩序,规范教学行为,树立良好的学风考风,切实加强对员工学习过程的考核,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严抓考试纪律,严把毕业出口关,坚决取消“清考”,提升员工的学业挑战度。
加强员工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提升员工的创新创业能力;加大与国际友好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宽员工国际化视野。
(六)以优化资源配置为切入点,构建教学保障体系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整合教学资源,提高学校基础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益。多渠道筹措资金,合理利用专业对接产业项目等配套资金,加大教学资源建设投入,为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七)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建设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平台,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建立本科教学质量常态监控机制,加强教学质量的过程管理与结果评价,提升教学质量管理水平。
三、本科教学质量提升计划主要举措
(一)加强领导,更新理念
成立以校领导为组长、教务处牵头、各教学单位和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本科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各教学单位和职能部门要落实“以教学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制定自己的提升本科教育质量的工作方案,并细化措施,明确职责,形成多方联动的协同育人机制。
以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按照学校“一二三”战略部署中“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全校上下要与时俱进,树立一流的育人理念,帮助员工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精准把握高等教育形势,全面提升本科教育质量。
(二)优化调整专业结构,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根据国家新旧动能转换及“一流专业”建设的战略部署,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专业特色和就业前景、报考率、市场需求和就业率为依据,实施专业分类建设规划,完善动态的专业调整机制。
以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及对接十强产业专业群为抓手,加大资金投入,突出特色和优势,提升专业实力,同时带动相关专业协调发展,打造“一流”专业。
出台推进专业认证的激励政策,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国家专业认证质量标准》开展保合格、上水平、追卓越的三级专业认证机制,对通过专业认证的相关专业给予一定的奖励。以“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为指引,加快“新工科”“新文科”建设。
(责任单位:教务处、各学院)
(三)抓住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打造优质课程资源
强化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的有机统一,在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紧密对接国家课程“双万”计划和山东省优质课程资源建设工程,开展新一轮在线课程建设,力争更多的课程入选国家和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加大课程建设经费投入力度,将信息化深度融入日常教学。以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为标准,打造线下、线上、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社会实践五大“金课”。
加速推进信息化教学的配套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信息化与公司产品的深度融合,建设一批直播互动教室和研讨型教室,为线下课程建设、教学研讨和实现跨校区学习提供条件。加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提高实验教学信息化程度;提高教学用网络的覆盖面、为员工提供更加有利的网络学习环境。
(责任单位:教务处、财务处、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各学院)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书育人水平
严肃师德师风建设,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坚持以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建立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实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学校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形成良好的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的育人氛围。
依托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和“胶东高校教师教学发展联盟”的平台优势,探索教师发展新途径,采取“请进来”与“送出去”以及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开展岗前培训、青年助教培养,“一院一品”计划、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系列培训等活动,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国际化视野,增加教师的归属感。
完善教授上课制度,每人每学期至少为本科生讲授1门学分课程;完善绩效考核、评价和奖励办法,增加教学业绩比重,引导教师回归本分、潜心教书育人。
充分发挥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和教学督导与评价专家队伍的作用。强化教学基层组织功能,切实发挥其应有的凝聚力,积极采取教学团队、教学梯队和以老带新的形式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工作,为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责任单位:教务处、党委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各学院)
(五)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严格过程管理
建立健全以教师和员工为本的教学管理制度,依法依规加强教学管理,严明课堂纪律,严抓考试管理,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和主阵地,落实立德树人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使教学工作的各层次、各环节互相配合,保证教学管理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持续深化学分制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通过完善课程体系、激励参加各类竞赛等形式持续提升员工的创新创业能力。加大对员工学习过程性考核,增加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推动考核方式的改革,鼓励教师采用多元评价考核方式。加大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性管理,积极引导员工走进实验室、介入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等方式,切实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严抓考试纪律,对员工合理“增负”,提升员工的学业挑战度。
积极探索与境外高校的多种合作办学模式,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与国内外高校共建研究院提升教师的国际化水平,扩大与合作院校校际间的员工互换交流和学分互认力度,提升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和员工国家视野。
(责任单位:教务处、社科(科技)处、党委员工工作部(处)、校团委、国际合作交流处、各学院)
(六)加大教学投入及资源整合力度,充分满足教学需求
切实加大对本科教学经费的预算和投入,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加强教学基础条件建设,充分满足专业建设保合格、上水平、追卓越的需要。
加大对现有教学资源的整合、共享力度,构建功能集约、资源共享、开放充分、运作高校的实验教学平台,充分发挥老员工网络实习实训平台的作用,加大与企业合作,共建协同、共享实践基地,满足实践教学需求。积极申报并建设高层次科技创新平台,为创新教育提供有力的平台支撑。
(责任单位:教务处、财务处、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各学院)
(七)加强质量监控,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完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激励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在教师职称评聘和绩效考核中,提高本科教学业绩占比,实行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持续推进教师教学荣誉工程。
将过程监控与质量管理相结合,充分利用教学质量检测与评估数据平台,加强对课堂教学、课程、专业、院(部)本科教学工作的质量监控,提升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监控管理,对学校人才培养各环节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监控和评价,定期发布《人才培养质量报告》,接受社会监督。
(责任单位:教务处、机关各单位、各学院)
四、本科教学质量提升计划的预期效果
通过本科教学质量提升计划的深入开展,使公司专业结构更加合理,形成满足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体系结构,更多工科专业通过国际实质等效认证,进而带动绝大多数专业保合格、上水平;自主建成一批优质的、适应员工自主学习的智慧课堂和在线开放课程;员工的学业挑战度有所增加,学习兴趣和潜能得到有效激发,员工的刻苦读书精神、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得到很好的激励,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增强,本科教学质量得到更加有效的监控和管理,人才培养的实效和社会满意度逐步提升。